高更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


高更: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是什么?我们到哪里去?这是高更的名画,那里是狄更斯的 。 1898年,高更创作的《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是谁?我们往哪里去?》是一幅大型油画 。 据他自己说,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哲理性作品 。 因为在此以前,他在贫病交迫中心情十分沮丧 。 他无法摆脱贫困,不得不求助于罪恶的巴黎对他的艺术的肯定,他为此而愤世嫉俗,决定自杀 。 他曾跑到深山里吃下毒药,企图死后以自己的尸体饲兽,以求彻底的解脱,但被人发现救起 。 尔后,他又突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 。 他说:"我打算在我死前画一幅宏伟的作品,我空前狂热,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一个月 。 "他想把自己梦幻中的一切画成一幅画 。 当他梦醒时,他觉得面对画幅"看到"了他所要画的整个构思:“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是谁?我们往哪里去?”这句话就成了这幅画的标题 。



画在这里
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这句话谁说的? 高更特别钟爱大溪地,他拒绝文明社会的虚假,追求那种简单、原始的生活 。 1897年,他开始了一幅他认为是此生最重要的画,以表达他心灵最深的感触 。 这幅画在1898年完成,完工后他特别起了一个标题,并把标题写在画的左上角:“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是什麽?我们往哪里去?”,并在右上角签上名,注明日期 。 他要所有的人都明白这幅的画象征性的意义 。 这种做法几乎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,可见他对这幅画重视的一般 。

在完成这幅画后,高更曾经企图自杀 。 我们虽然不知道真假,但是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对人生感到愤概 。 那时候他的经济情况相当拮据,他的酗酒和梅毒又让他备受痛苦 。 特别是1891年的一封信,通知他21岁女儿的去世,让他万念俱灰 。 在当年的一封信中,他愤恨地说:“我的女儿已经死了,我现在不再需要上帝 。 ”这幅画就是他整个人生哲学的代表 。 他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他有答案 。 相反地,这幅画更像是高更的《创世纪》,他是在借着这幅画说,这些问题没有答案,人生是荒谬的 。

他自己解释说,这幅画要从右向左读,画面上有三组主要的角色,分别代表三个问题 。 右边三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是人生的起点,代表我们从哪里来 。 中间那一组是青壮年期,代表我们是什么 。 这里有两个女人在讨论人类的命运,一个男人坐在那里,似乎有些彷徨无措的样子 。 一个青年人正在摘苹果,象征着人生的追寻 。

在左边,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那里沉思,更有一位在阴暗里的老妇,象征着我们往哪里去 。 高更说:“这个频临死亡的妇人,好像已经安详地接受了命运 。 ”在她的脚边有一支“白色的怪鸟、、、代表着话语的无益 。 ”它可能是高更心目中的“来世”,就是“无语” 。

背后立着一位偶像,这是他心目中的“超现”(beyond),象征着人类灵性的追求 。 高更在一封写给评论家丰泰纳(André Fontainas,1899年)的信里说:“画里面的偶像不是一种具体的表白,而是一个雕刻,但不像野兽那麽冰冷,也不很凶暴 。 在我的梦中,它与我茅屋前的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,主导着我们原始的心灵 。 就我们的起源和那神秘的未来而言,它包含著模糊的和不可理解的因素 。 它对我们的痛苦是种假想的安慰 。 ”是的,它只是一种人造的,假想的安慰 。

这一切都呈现在热带的大溪地的乐园里 。 这里有阳光,有自由,有小溪,有蔚蓝色的海和远处离岛的山 。 这些都是高更离开文明社会所要追寻的 。 但是至终,这一切并没有带给他希望,还是让他想去自杀,有的只是悲伤和绝望 。

推荐阅读